《中国心血管病健康和疾病报告2019》正式发布,长期不良生活方式是祸首!
2021-01-26 来自: 云南世纪华宝医药产业开发有限公司
《中国心血管病健康和疾病报告2019》正式发布!
位居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首位的心血管疾病,近年呈现哪些趋势?我国的心血管病防治工作成效如何?哪些因素以怎么样的方式影响国人心血管健康?面对现状,我们该做些什么……9月11日,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办的中国心脏大会通过线上、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隆`重召`开。会上,国内心血管领域的多位权威专家联袂发布并解读了《中国心血管病健康和疾病报告2019》。
谁在给我们的心血管“埋雷”
心血管健康告急,多是长期不良生活方式“埋雷”。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高润霖教授结合《报告》提示,其中烟草使用、合理膳食、身体活动、超重与肥胖、健康心理等因素,应作为国人心血管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给予重点关注。
《报告》显示,从2010年至2018年,我国15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呈下降趋势,其中男性从52.9%降至50.5%,女性则始终处于低位。2018年,我国15岁及以上吸烟人群戒烟率为20.1%,高于2015 年的 18.7%,但低年龄组(15~24岁)人群戒烟率相对较低。高润霖表示,这提示中国居民现在吸烟率已呈现下降趋势,但还应进一步加强控烟工作,并将关口提前,更加注重对青少年的控烟科普、健康宣教。
《报告》显示,1992年至2012年,中国居民膳食结构发生显著变化。平均碳水化合物功能比从66.2%降至55.0%,脂肪功能比从22.0%升至32.9%。但与此对应,国人总的身体活动水平下降,超重与肥胖上升。1991年至目前,成年人身体活动总量下降近一半。2016年至2017年,全国中小学生身体活动达标率虽有一`定增长,从29.9%增至34.1%,但增长主要集中在小学及初中生阶段,高中阶段无变化。2002年至2012年,18岁以上居民超重率从2002年的22.8%升至30.1%,肥胖率从7.1%升至11.9%。高润霖说,研究证实,肥胖、超重和运动不足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,《报告》揭示的不乐观趋势,提示在饮食习惯、身体活动方面,人们应养成更加积极、健康的生活方式。
高润霖还特别指出,数据显示,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抑郁患病率为 21.66%,明显高于健康人群的10.36%。虽然我国上述两数据均低于全球其他51个国家和地区,但抑郁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高于其他国家。研究还发现,中国居民重度抑郁症患病率为0.6%,重度抑郁症是心脏病的危险因素之一。高润霖说,这些数据需要临床医生高度重视,不仅要关注心血管病等患者的躯体疾病,还要关注其心理状况、精神状态,给予身心兼顾的综合诊疗。
心血管病“警报值”变了吗
当你出现了高血压、血脂异常、糖尿病、睡眠障碍,这可能是为心血管病的到来拉响警报。中国科学院院士、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顾东风教授结合《报告》分析,近年来,其中一些“警报”数值的变化,让人喜忧参半。
多次高血压流调显示,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长。与此同时,高血压的知晓率、治疗率和控制率在近年来也呈现出持续增长趋势。知晓率从1991年的27%升至2015年的51.6%,同期治疗率从12.0%升至45.8%,控制率从3.0%升至16.8%。
顾东风表示,让患者知晓自己的血压,给予其科学指导,从而促使其采取行动,通过有效的药物和生活方式使血压达标,30多年来,我国高血压控制率增长五倍,对于中国这样 的人口大国,这样的成绩是难能可贵的。这些成绩的取得,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家健康促进相关工作、行动的推进。下一步要在这方面继续加大力度,同时也要在治疗的规范化、有效性、经济效益评估方面进一步提升水平。
与此同时,7~17岁儿童青少年高血压(与成人评价指标不同)患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,从1993年的10.0%升至2011年的12.9%。顾东风表示,儿童期血压升高,会导致一`定比例的成年期高血压。这提示,高血压预防要提前到儿童青少年。
2002年至2012年,我国成人血脂异常率从18.60%升至40.40%。与此同时,血脂异常知晓率、治疗率方面虽有提升,但无论较之患病率增速,还是高血压的防治水平,进步水平有限。提示今后在“三高”防控中,要给予高脂血症以更多重视。
临床诊疗有哪些新进展
《报告》显示,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。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3.30亿,其中脑卒中1300万,冠心病1100 万,肺原性心脏病 500 万,心力衰竭890万,风湿性心脏病250万,先天性心脏病200万,下肢动脉疾病4530万,高血压2.45亿。2017年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首位,高于肿瘤瘤及其他疾病。农村心血管病死亡率从 2009 年起超过并持续高于城市水平。2017 年农村心血管病死亡占全部死因的比率为45.91%;城市心血管病死亡占全部死因的比率为43.56%,均较上年有一定升高。
心血管疾病来势汹汹,临床“短兵相接”时,诊疗水平是否有提升?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韩雅玲教授介绍,2001年以来,我国急性心肌梗死(STEMI)患者急诊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(PCI)比例明显增加。2009年至2018年,中国大陆地区PCI治疗例数从22.84万升至91.53万。近几年PCI术中死亡率不断下降,2018年死亡率为0.26%。2018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总例数为915256例,置入支架平均数为1.46个,急诊介入治疗占45.9%。同时,心力衰竭患者住院病死率明显下降。
外科诊疗方面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、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胡盛寿教授介绍,中国心外科注册登记(CCSR)2018年数据显示:中国三级医院(104家)的冠脉旁路移植手术相关院内病死亡率中位数为0.8%(0.5%~1.7%),但不同医院间差距仍较大。2008年~2018年,该术后住院时间从11天缩短至9天,总住院时间从22天缩短至19天。先心病领域,我国地方医院2018年先心病介入治疗量为32 961例,治疗成功率98.4%,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0.12%,死亡率为0.01%。2019年,全国心脏内外科医师共完成约2000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(TAVI)。对101例患者的研究显示,采用Venus-A Valve系统进行TAVI,成功率为84.2%,相关质量数据不输国`际先`进水平。
脑卒中变化趋势提示什么
“在我国,每5位死亡者中至少有1人死于脑血管病。2018 年,中国居民脑血管病粗死亡率为149.49/10万,脑血管病占总死亡的22%。”脑血管病专家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表示,如果心血管疾病是、国人健康的主要“杀`手”,那么脑卒中就是其中杀伤力,且2005~2018年,中国居民脑血管病粗死亡率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,主要原因是人口老龄化。高血压和吸烟是卒中预防和管理中的首要危险因素,其次是血脂异常和糖尿病。
卒中的类型,在高海拔地区和平原地区有较大区别。国家医院质量监测系统(HQMS) 2018 年纳入卒中住院病人301 万,缺血性卒中约占 82%。但在高海拔地区,出血性卒中比例更高,其中西藏的卒中患者中,出血性卒中比例高达61%,青海为44%。这提示在不同海拔地区,脑卒中的诊疗特点也有所不同。
虽然脑卒中夺取了很多的国人生命,但住院患者治疗的规范度却有待提高。王拥军选取卒中住院患者的遵循指南的干预指标介绍,缺血性卒中患者遵循指南的干预指标综合得分为0.77(满分1分),其中溶栓率规范率为 24.2%,房颤抗凝为 43.8%;脑出血患者遵循指南的干预指标综合得分 0.72,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综合得分仅为0.59。这提示,脑卒中规范化治疗,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
我们的认知、武器多了吗
此外,《报告》还提示,面对心血管疾病,我们的认知水平和武器也在不断升级。基础研究方面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运教授结合《报告》解析,中国的高水平心血管基础研究从 2005 年后开始起步。早期建立的研究团队以海外回国的科学家为主,年均论文发表量逐步增加;2015 年后,我国团队的研究论文数量迅速增加,并且在 2018 年双双突破两位数。
心血管器械研发方面,中国科学院院士、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教授介绍,国 家 药 品 监 督 管 理 局 在 2018 年 1 月 1 日 至2019 年 8 月 31 日共批准 77 项医疗器械进入创新医疗器械审评通道,其中 35 项为心血管类产品,说明心血管领域的创新在中国医疗器械创新领域占主导地位,占比达到 45.5%;而且国产原创产品有 27 项,占到 77.1%。
据悉,作为我国心血管病防控领域的权`威报告,2005年以来,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每年组织全国相关领域专家编撰《中国心血管病报告》。此次改版为《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》,内容方面增加了心血管健康行为、康复、技术创新与转化等,力求倡导心血管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。今年的报告入选材料为大样本横断面和队列人群流行病学调查、随机对照临床研究、大样本注册登记研究和社区防治典型案例等有代表性的、已发表的、高质量的研究结果,并经编委会专家的集体讨论。
注:本文转载网络,分享资讯用途,侵删。